2012年起,深圳市便组建了BIM团队着手开展BIM试点应用。2015年,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发布《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政府公共工程BIM应用实施纲要》和《深圳市建筑工务署BIM实施管理标准》,为BIM的应用发展设置标准依据。
2018年9月,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发布基于BIM的政府工程建设智慧管控平台设计需求公示,拟通过建设该平台实现政府工程建设管控的可视化、标准化、精细化和规范化,为深圳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支撑数据。
此次深圳提出“建立基于BIM 的‘规建管用服’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智慧审批平台”,以及“融合基于CIM的规划设计数字化系统”,既扩展BIM的应用至整个工程建设领域的全生命周期,又引入CIM丰富BIM的发展布局。
1、BIM与“规建管用服”全生命周期
依据2019年9月1日起实施的《工程建设项目业务协同平台技术标准》,BIM(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,建筑信息模型),是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,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,并依次设计、施工、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。
此前,BIM技术主要用于建筑设计:对于规划设计而言,基于BIM的可视化、高仿真化特征,设计者和施工者能够通过模拟建造提前排除设计和施工上的失误,更加科学地进行决策。
此次深圳着手建立基于BIM的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智慧审批平台,一方面致力于应用BIM 技术提高工程报建报批效率:与通常的图纸报建只提供建筑的平面、立面和建筑外观不同,BIM报建要求建立集成全部信息的数字化模型——申报人无需提交繁多的二维设计图纸,直接提供数字化建筑模型即可,审批效率也将得到大大提升。
另一方面,深圳也旨在以审批革新推动技术应用:借助BIM技术“业务全覆盖、过程全记录、结果可追溯”的优点实现工程项目投资、建设、运营信息的全记录和全透明,确保监督工作的实时、高效、全覆盖。
2、CIM与智慧城市建设
依据《工程建设项目业务协同平台技术标准》,CIM(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,城市信息模型),是以“多规合一”业务协同平台为核心,支撑“多规合一”一张图、项目符合性审查以及建筑信息模型数据(BIM)的规划建设管理综合体。
深圳此次提出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智慧审批平台应融合基于CIM的规划设计数字化系统,将视野从单体建筑拉高到建筑群和城市一级,能够给予智慧城市更加有力的支撑,实现城市管理方式的优化、协同、高效。
3、BIM CIM大势所趋
2018年11月中旬,国家住建部将南京、北京城市副中心、广州、厦门、雄安新区列为“运用建筑信息模型(BIM)进行工程项目审查审批和城市信息模型(CIM)平台建设”试点城市。
随后,住建部于今年3月发布的行业标准《工程建设项目业务协同平台技术标准》中规定:平台可基于城市信息模型(CIM),开展BIM 在工程建设项目策划生成阶段的应用,实现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阶段BIM 应用的对接。有条件的城市,可在BIM应用的基础上建立城市信息模型(CIM)。
深圳市作为住建部第一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之一,近年来一直依据《关于将北京等20个城市列为第一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的通知》“使用新技术和信息化手段,保证城市设计科学合理、好用、适用”。除了在装配式建筑项目实施、棚户区改造工作中强力应用BIM外,也积极融合以BIM为依托的智慧建设、以CIM为外显的智慧城市。
此前通过运用CIM技术搭建的保障房规划建设决策指挥平台、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管与信息共享平台等,深圳市保障房建设的速度大大提升。此次深圳要求在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中应用CIM技术,将构建BIM与CIM交融互通的建筑工程大数据系统,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,也不断推动城市发展和城市更新。
BIM是建筑工程信息化历史上的重要革新,CIM则是建筑工程信息化的最新进展。BIM和CIM作为深圳市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智慧审批平台的技术依托,将为深圳建设带来智慧力量:报建审批工作从二维向BIM的转变正式开启,CIM也将在审批应用中得到深入发展。
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原文地址:BIM加码智慧建设,CIM打造智慧城市
相关推荐: 台达PLC-Base运动控制器-变更回零速度功能块
前言 无论是DVP-15MC/AS524C还是DVP-50MC/AS516E采用的都是CanOpen里面的CiA402字典规范的运动模式。(EtherCAT下是COE) 我们来看一下里面所规范的Homing Mode(原点复归模式) Homing Mode(原…